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18 ->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 -> 改革先锋 -> 改革先锋风采
王瑛:永远的巴山红叶
2019-01-09 11:09:35   来源:新华社

  新华社成都1月9日电(记者吴晓颖、杨迪)“我是得罪了很多人,但我从没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。”这句让无数干部、群众动容的话,出自王瑛之口,她生前曾担任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县委常委、纪委书记。

  王瑛出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。1982年,她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巴中县畜牧局工作,之后被调到县纪委、市纪委工作,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。

  个头只有1米54,瘦瘦小小的王瑛,让人见识了小女子的骨头有多硬。在南江,了解王瑛的人都知道,在她面前说情是行不通的。在担任南江县纪委书记的几年里,她直接牵头查办各类疑难、典型案件50多起,面对来自县内外方方面面的阻力坚持一查到底,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。

  在纪委工作岗位上,王瑛创造了纪检监察工作为民服务零距离、干群关系零隔阂、监督监察零空档、案件查处零搁置、再塑形象零起点的“五个零”工作法,营造了当地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;她提出设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的设想,使村级信访案件占全县案件的比例大幅下降。

  王瑛始终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,她奔走协调有关部门,为住房与耕地被河隔在两岸、每天只能赤脚过河到对岸种田的洋滩村村民,建了一座铁索桥;为南江“背二哥”们建起了公寓,让他们有了安身之所;她用自己荣获“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”的奖金,资助贫困的农村孩子读书。

  2006年7月,南江遭遇特大旱灾,王瑛累倒在抗旱一线,经查身患肺癌晚期。面对病痛与不幸,她谢绝上级组织调换轻松岗位的提议,而是以加倍的赤诚拥抱她钟爱的工作。在她病情确诊后的两年零四个月里,除去十多次的化疗时间,她有194天在抗洪抢险、抗震救灾和案件查处现场。2008年11月,王瑛因病情恶化去世,年仅47岁。

  这位一生痴爱红叶的女子,有着红叶一般的风骨和品格,用燃烧的生命点染了革命老区巴中这片红色的沃土,被大巴山人亲切称为“永远的巴山红叶”。

【编辑】:王雪玲
【责任编辑】:贺璐璐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宁)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: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